金融科技to B赛道这种高门槛、长周期、慢回报的商业模式,已提前验证出可行性!

​金融科技to B赛程拐点:跳出“广种”思维,走入“深耕”逻辑

科技,让金融更美好。

全文35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从直接作用于to C的消费分期、小微金融到转型至to B的技术赋能,监管规范下,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将战略及业务的重点调整至对一众机构的服务。

令人欣慰的是,短短几年的时间,金融科技to B赛道这样一种高门槛、长周期、慢回报的商业模式,已被一些头部机构提前验证出可行性,诸如布局最早、提出BaaS(Business as a Service)理论的信也科技。

作为追踪行业发展的重要“样本”之一,以信也科技为代表的金融科技to B服务商不仅在构建自身生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技术、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助力金融机构推动普惠一事上也展露出巨大的增进价值。

01

从“广种”到“深耕”

放眼全球,普惠金融可以说并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尽管印度、巴西等国家对此已有所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然而客观而言,目前尚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将“普惠金融”视为一项长期主义的金融基建工程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表示——“对普惠金融的界定就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要让这一部分人群能够获得这些金融服务,而且这个服务和产品是多样化的。”

过去几年里,中国对普惠金融的探索是丰富而立体的:金融机构的功效自然不言而喻,金融科技的价值同样不可替代:特别是金融科技企业的全面参与,让普惠金融变得更可分析、可评测、可反馈,为普惠创新撬开了新的空间。

​金融科技to B赛程拐点:跳出“广种”思维,走入“深耕”逻辑

只不过,所谓金融科技服务并非只是简单将需求端“搬运”给金融机构,而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将场景、流量、数据等要素进行整合和价值挖掘,然后将符合风险标准的金融需求输送给金融机构。

这对瞄准这一领域的金融科技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人力成本去打磨技术产品,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耐心去布局深耕,甚至需要投入更强的耐心去等待盈利周期的到来。

信也科技充分诠释了这一点。

在商业模式上,基于对监管和市场风向变化的正确预判,信也科技率先调整了业务方向,开始积极布局以助贷业务为代表的to B赛道。凭借这样的“先发”优势,信也科技也抢到了当时的“风口”红利,并在多年经营中积累下了宝贵的数据与经验。

除了出于监管合规方面的考量,其实to B业务也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打开了更大的空间:金融科技企业向金融机构赋能,以助力其更好地为需求端提供服务,这种高度分工化的趋势,也是行业达成的高度共识。

在技术投入上,已拥有14年“技术龄”的信也科技,始终将成长的基石设定在“以科技驱动金融业务的效率”这一点,公司每年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始终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未来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除了对科技力抱有坚定的“信仰”之外,信也科技还十分注重储备科技人才和培育创新氛围,以及与国内著名高校达成技术合作,如与上海交大高金共同建立数字金融实验室、与浙大联合打造AI(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以期联动产、学、研更好地促进前沿科技的落地应用。

在盈利预期上,截至目前,信也科技已拥有超过1.2亿注册用户,业务覆盖99%的城市和乡村。另据信也科技2020年财报显示,得益于技术迭代下风控模型的不断完善,用户结构已大幅优化,年内第四季度最终逾期率预计将下降至3%以下。

同时,信也科技已与超过50家银行、信托、消金公司等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达成了业务合作,一方面体现了机构侧对其技术实力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由于机构的资金成本相对可控,这将为信也科技的盈利能力腾挪出更多空间。

02

一半是科技,一半是服务

面对广阔的蓝海市场,大多数企业或许并不愿意像信也科技这般控制步伐,用研发构筑技术“护城河”,他们更愿意通过短、平、快的模式创新去占领市场,毕竟这是互联网创业领域中的“不二法宝”。

但,涉金融业务的创业领域是个例外。

金融科技to B商业化的一个传统问题在于,金融的本质说到底是“经营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采购金融科技服务时,会首选——风控模型已经过广泛场景试炼、拥有深厚风险应激经验的那些服务商。

如何在商业环节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信也科技给出的答案是BaaS,即科技+服务。信也科技CFO徐佳圆给出了具体释义,事实上,BaaS服务的背后包含着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在于数据、科技——

如果将信也科技BaaS的底层逻辑抽丝剥茧,所呈现出来的四个核心竞争力分为数据化、智能化、自动化和规模化

数据化:14年技术、数据的积累,加上监管及高校的多方支持,信也科技标记和评估用户所用到的数据超过460种类别、上千个维度,这使得平台对个人用户、中小微企业(主)的线上风控和授信成为了可能。

智能化:信也科技几年前就已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之中,通过智能风控有效降低信贷损失。根据公开资料,信也科技已申获下来171项软件著作权、125件专利申请、12个已授权发明专利和数十种自研技术平台储备。

自动化:此前的传统信贷模式,在信息收集、业务审核、贷后追踪等诸多环节均需要大量人力参与处理,将知识图谱、多模态机器学习、共享智能等核心技术引入其中,有效解决上述痛点。在信也科技单日业务中,自动审核占比100%,更实现了1分钟授信、30分钟放款的效率。

规模化:数据积累是科技赋能的基础,而技术商用又是形成规模的前提。经过大量用户和业务的验证,信也科技的用户黏性和市场认可度都在稳步上升。

​金融科技to B赛程拐点:跳出“广种”思维,走入“深耕”逻辑

第二层含义在于服务——

BaaS不仅仅代表了信也科技的业务驱动力,同时还蕴含着Business as a Service这样一种更深刻的服务理念。

与传统的科技输出有所不同,信也科技的BaaS是以业务为导向的科技输出,这意味着最终是以“为合作伙伴带来多少效率的提升”为检测标准。

就残酷的市场竞争来看,在技术迭代敏捷、机构客户需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要成为金融科技to B赛道中持续的“领跑者”,就要保证高投入研发、抢占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先机,在这一方面,信也科技无疑已成为标杆企业。

这也为同赛道中其他“选手”带来不小的启发。毕竟,在市场环境较好的阶段,很多金融科技企业可以依靠资本之力,用时间换取空间;但在监管趋严叠加市场下行的时期,金融机构会更看重直接效果,因此会通过提高准入门槛筛选更强大的合作方。

03

赋能伙伴才是市场说服力

坦白讲,各行各业中面向C端的模式迭代通常更为立竿见影,但B端的路径变化却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行业生态当中。也正因如此,B端客户对服务提供方的适配性、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麦肯锡在一份关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报告中写到,实践经验显示,成功的数字化营销可以让银行销售生产率提高20%;客户流失率下降25%;交叉销售成功率提高160%;银行整体运营效率和业务表现也会显著提升,年收入增长35%。

这样的趋势,让金融科技to B服务商获得了一次证明自己的绝好机会。

​金融科技to B赛程拐点:跳出“广种”思维,走入“深耕”逻辑

只不过,在大多数金融科技企业仍在谋划如何将某个、某些客户价值做到最大化时,信也科技选择的是另一条更Hard的路径,通过赋能合作伙伴以及与生态伙伴进行协同经营,一方面提升自身的产品力、运营力以及用户基数,另一方面营造更加健康、更加良好的金融生态。

无论是智能机构资金管理平台“魔方系统”,还是强调科技+服务双轮驱动的“BaaS服务”;无论是对内产品矩阵的打造,还是对外生态体系的建设;信也科技这种“生态逻辑”都已通过赋能伙伴初见成效。

这也是在过去几年中,信也科技获得高速增长、在二级市场估值及股价不断被修复的原因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刚刚在上海陆家嘴举办的“信也合作伙伴大会”上,不少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信也科技通过技术赋能金融服务实体、金融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的肯定,以及对未来金融生态共建的认同。

信也科技与机构伙伴的合作之路是宽广的。今天召开的合作伙伴大会,本身就说明了信也科技的发展和所提供的服务是有价值的,这是市场一起努力、共同创造的结果。金融服务需要市场各方进一步加强协作、形成互动,这对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能够起到重要的意义。”有专家评价到。

不难预见,随着行业监管的趋严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未来的金融生态势必会向着高度分工化的生态趋势所发展,无论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还是垂直金融科技企业,都会在这个生态圈内找到适配的位置,共同去实现国家普惠的战略目标。

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当我问在金融科技行业监管环境发生剧变,同行纷纷转换赛道之际,为什么信也仍然坚持深耕信贷科技领域时,信也科技创始人、总裁李铁铮说,“因为这是我们信也的初心,这一点始终没变,就是通过科技,让金融变得更美好。”

我想,这也是信也科技能够转型成功并始终发挥出不可或缺价值的原因所在。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

(0)
AIIAW的头像AIIAW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1-04-28 16:08
下一篇 2021-11-23 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