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运后再联手三一重卡,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的发展不能依靠孤军奋战

中国外运后再联手三一重卡,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的发展不能依靠孤军奋战

智慧物流的赛道里,冲出了一家“智慧卡车新势力”。

就在7月28日,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官宣成立合资公司,联手打造定位高端自动驾驶重卡的新品牌。

简单来理解就是:由小马智行提供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和硬件;由三一重卡负责车辆的生产制造,共同参与L4级重卡产品的定义、研发、生产与销售。

三一重卡,作为三一集团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先行者,以及2021年新能源重卡全国销量冠军,本次牵手小马智行,无疑是对其技术实力以及商业化潜力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合作目前已经有了更实质性的进展。

据了解,基于三一新能源卡车平台打造的首辆自动驾驶样车已在真实道路上开展测试验证。

小马智卡加速量产落地

小马智卡作为小马智行的两大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一直备受关注。

早在2018年,小马智行内部就开始了对卡车业务的预研。在潜心准备了近三年时间之后,小马智行于2021年初正式设立卡车事业部、对外推出“小马智卡”品牌,加速量产落地的脚步。

过去的一年里,小马智卡好消息不断,包括小马智卡获得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发布的首批自动驾驶卡车路测牌照以及高速公路测试许可;与中国外运成立合资公司;获得广州物流车示范运营资格等。

本次与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也是小马智卡商业化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在小马智行副总裁、卡车事业部负责人李衡宇看来,自动驾驶作为一种应用型技术,终局就是要实现大规模商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就天然要和车辆技术平台深度结合。

换言之,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是在为自动驾驶的量产落地打下扎实的基础。

那么,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卡车应该怎么造?

试着将它想象成一个人类驾驶员,智慧的大脑和强健的体魄缺一不可。

如开篇所言,关于本次合作的具体分工,小马智行将会提供核心的“虚拟司机”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和基于NVIDIA DRIVE Orin 系统级芯片设计的域控制器,来承担自动驾驶卡车“智慧大脑”的作用。

就在前不久,小马智卡发布了6个小时无接管的一镜到底视频,视频中可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从容应对各种真实长尾场景,“虚拟司机”的驾驶水平可圈可点。

中国外运后再联手三一重卡,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的发展不能依靠孤军奋战

据我们所知,这也是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最长时间的无接管视频。

另一方面,三一重卡作为新能源重卡的领头羊,拥有深厚的整车开发制造的技术沉淀,能够帮助自动驾驶卡车打造“强健的体魄”。

目前,货运领域的重卡使用非线控底盘卡车居多,且一般采用后装自动驾驶系统的方案,在车辆控制效率以及冗余备份方面不具备优势。

与车企深度联合,才能打造出真正能够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和整车安全性,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和司机劳动强度的自动驾驶卡车产品。

根据双方的规划,合资公司今年内就会实现小规模的自动驾驶卡车量产交付,2024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几年后年产量将有望突破万辆规模。

而且,合资公司将结合两个母公司当下的优势和历史的积累,有望在五年内成为一个行业领先的高端智能重卡的品牌。

“黄金三角”,闭环不是封闭

实际上,和三一重卡的合作是小马智行打造“黄金三角”的重要一环。

在此之前,自动驾驶卡车玩家们的发展路径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 一类做「轻」,为场景方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或是作为主机厂的tier1或者tier2。这种模式缺少主导权,自动驾驶对于车辆本身的很多需求难以快速推进实现;
  • 一类做「重」,自建车队,为场景方提供运营服务,运营平台的搭建会成为依赖项,一输全输。

而小马智行正在推动的“黄金三角”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即通过与整车制造商、物流服务商的深度合作,形成自动驾驶卡车商业闭环。

此前,小马智行已与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青骓物流,旨在打造一个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运力平台。

为了助力自动驾驶重卡的商业落地,中国外运将为青骓物流提供运营团队、客户资源,以及遍布全国的运营路线和网络。

据了解,青骓物流已在今年4月有序开展业务,并且在市场上投入超过100辆卡车,开始集装箱运输业务,也依靠平台优势在疫情期间帮助承担了一部分的物资配送工作。

结合本次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的合作,黄金三角开始形成——小马智卡提供自动驾驶底层技术、三一重卡负责车辆的研发和制造、中国外运嫁接真实的智慧物流应用场景,三者之间形成了坚固的“技术-车辆-场景”的完美闭环。

中国外运后再联手三一重卡,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的发展不能依靠孤军奋战

一旦黄金三角运作起来,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自动驾驶卡车的运营成本优势会日益明显,车辆数量越多,订单就越多,数据量越多,系统迭代速度就越快,三方都将受益。

不过,李衡宇也强调,“黄金三角”并不具有排他性,商业化闭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生态。

Robotruck商业化驶入快车道

小马智行之所以推行“黄金三角”模式,很大程度在于其深谙:

摸透场景需求,是自动驾驶卡车实现商业落地的重要因素。

换言之,谁与场景方走得最近,谁就能够更切实地理解自动驾驶卡车实际作业过程中的痛点,进而联合车企打造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物流,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这个传统产业中又暗疾丛生。

在高速道路的卡车事故中,有近40%是人为因素,35%是因为设备盲区。商用车的事故率高达每百万公里1.9 起。

而且,传统物流行业,市场效率低、司机接单难、价格不透明、服务缺乏保障,目前还面临着招工难、运输成本高的挑战。

据介绍,在干线物流场景下,人工成本占到整体运输成本的20%-30%。

可以看到,干线物流运输需求大、产业痛点多,但相比城市场景,高速道路是结构化设计、路况更简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自动驾驶卡车的落地提供了天然条件。

如果用虚拟司机替代人开车,因人类驾驶员疲劳、分心而导致的事故将大大减少、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也会随之下降;而运输效率则会进一步提升。

这也为什么包括小马智行在内,诸多自动驾驶卡车玩家率先将目标锁定在「干线物流」场景。

不过,自动驾驶卡车的商业落地本质上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一方面需要技术、车辆、场景三方的集群作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策扶持。

近些年,相关政策已经加大了对自动驾驶卡车落地的关注度,高速公路是第一个突破口。

就在去年,北京发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道路测试牌照,随后小马智卡进入京台高速路开展 L4 级常态化自动驾驶测试。

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内自动驾驶企业首次在政策开放的公开高速路段进行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可谓是意义重大。

除了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都在推进自动驾驶重卡商业落地的进程,包括颁发相关的测试牌照、建设自动驾驶卡车专用道等。

“前不久,北京已经放开了(乘用车)主驾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我们相信卡车也会逐步有政策出台,我们有信心去获取相应的牌照。”李衡宇说道。

目前,许多具体数据都能佐证小马智卡的实践和探索。

自2021年12月获得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以来,小马智卡已经在公开道路上测试运营近600天,路测里程超过100万公里。2021年5月,小马获得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开展自动驾驶卡车商业营运。

截至2022年7月中,自动驾驶卡车商业运营货运总重为27,106吨,商业运营里程达211,683公里。另外,和中国外运共同进行的自动驾驶长距离线路验证项目超过75,000公里,全程自动驾驶比例达到97%。

“随着国内政策的逐步开放,自动驾驶卡车市场想象空间巨大,发展时机利好,商业化落地有望更早实现。”李衡宇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货畅其流’。”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164780!

(0)
AIIAW的头像AIIAW本站编辑
上一篇 2022-08-29 18:23
下一篇 2022-08-31 23:25

相关推荐